概述

阅读 Java 版本为 1.8.0.25

LinkedList 同时实现了List接口和Deque接口,也就是说它既可以看作一个顺序容器,又可以看作一个队列(Queue),同时又可以看作一个栈(Stack)。

当你需要使用栈或者队列时,可以考虑使用 LinkedList ,一方面是因为 Java 官方已经声明不建议使用 Stack 类,更遗憾的是,Java 里根本没有一个叫做 Queue 的类(只是个接口)。关于栈或队列,现在的首选是ArrayDeque,它有着比 LinkedList (当作栈或队列使用时)有着更好的性能。

学习方式为,将 LinkedList 源码类拷贝至自定义包内,进行注释添加,代码请移步:
https://gitee.com/qianwei4712/JDK1.8.0.25-read/blob/master/src/main/java/java/util/LinkedList.java

知识点总结如下:

LinkedListSource1


继承关系

LinkedListSource2

  • 实现 Serializable 接口开启序列化功能 ----具体介绍请转 Java 面向对象基础 - 异常、序列化

  • 实现 Cloneable 接口,允许使用 clone() 方法克隆 --- 具体介绍请转 Java 面向对象基础 - Object 通用方法、枚举

  • 实现 Deque 接口,Deque 继承自 Queue ,实现一个双向队列基础方法 --- 具体请参考文章

    https://blog.csdn.net/xushiyu1996818/article/details/100161326


构造方法

LinkedList 底层构造仅有 3 个字段,LinkedList 通过 firstlast 引用分别指向链表的第一个和最后一个元素,以此达到双向链表的功能 :

    //list长度,默认为0
    transient int size = 0;
    //第一个节点
    transient Node<E> first;
    //最后一个节点
    transient Node<E> last;

其中 Node<E> 为内部静态类,泛型可以存放任意对象:

    private static class Node<E> {
        // 当前节点对象
        E item;
        // 下一个节点对象
        Node<E> next;
        // 上一个节点对象
        Node<E> prev;
        // 构造方法为全参构造器
        Node(Node<E> prev, E element, Node<E> next) {
            this.item = element;
            this.next = next;
            this.prev = prev;
        }
    }

根据 Node<E> 的特性,LinkedList 的结构图如下:

LinkedListSource3

LinkedList 构造方法有 2 个,无参构造器什么都没有,因此默认 LinkedList 的 firstlast 引用均为空。

    //无参构造器,所有节点默认为null
    public LinkedList() {
    }

    // 集合参数构造器
    public LinkedList(Collection<? extends E> c) {
        // 调用无参构造器,先创建list
        this();
        // 调用批量添加
        addAll(c);
    }

LinkedList 的常用方法

同一类型方法都大同小异,增删迭代都会选一个贴代码,几个个人认为比较特殊方法也会稍微介绍下。

其中一些知识点和 ArrayList 相同,例如:modCount 的作用 ,请直接转至 ArrayList 源码解析


add(int index, E element)

涉及添加方法如下:

  1. List 接口方法:
  • add(E e),末尾添加一个元素

  • add(int index, E element),向指定索引插入元素

  • addAll(Collection<? extends E> c),顺序批量添加

  • addAll(int index, Collection<? extends E> c),从指定位置开始批量添加

  1. Deque 接口方法:
  • addFirst(E e),在链表开头添加元素
  • addLast(E e),在链表末尾添加元素,和 add(E e) 方法相同

添加方法 add(int index, E element),向指定索引插入元素,涉及的 private 方法比较全面,这里贴下代码:

    //在指定位置添加元素
    public void add(int index, E element) {
        //判断索引位置是否可用
        checkPositionIndex(index);
        if (index == size)
            //如果添加位置和长度相同,当前最大索引为size-1,则添加在末尾
            linkLast(element);
        else
            //在原索引位置的节点前面插入新节点
            linkBefore(element, node(index));
    }

这里的几个 private 方法 linkLast(E e) 、node(int index)linkBefore(E e, Node<E> succ) 在源码中非常常用。

linkLast(E e) 作用是在末尾添加新节点:

    // 将元素标定为最后一个节点
    void linkLast(E e) {
        //原本最后一个节点
        final Node<E> l = last;
        //以E为值,构造新节点
        final Node<E> newNode = new Node<>(l, e, null);
        //将新节点作为最后一个节点
        last = newNode;
        //若原链表为空(最后一个节点为空),将新节点设为第一个节点
        //否则将新节点设置为,原节点的下一个节点
        if (l == null)
            first = newNode;
        else
            l.next = newNode;
        //链表长度+1
        size++;
        //操作次数+1
        modCount++;
    }

画个图明了得表达下

LinkedListSource4

然后是 linkBefore(E e, Node<E> succ) ,在指定节点前插入,配合 node(int index) 获得指定索引的节点,可进行,按索引位置插入元素:

    //返回指定索引的节点
    Node<E> node(int index) {
        //判断插入的位置在链表前半段或者是后半段
        //对正数,右移1位相当于除以2,保留整数
        if (index < (size >> 1)) {
            // 前半段顺序遍历
            Node<E> x = first;
            for (int i = 0; i < index; i++)
                x = x.next;
            return x;
        } else {
            // 后半段倒序遍历
            Node<E> x = last;
            for (int i = size - 1; i > index; i--)
                x = x.prev;
            return x;
        }
    }

    // 在指定节点前插入新节点
    void linkBefore(E e, Node<E> succ) {
        //获取原节点的上一个
        final Node<E> pred = succ.prev;
        //根据需要插入的元素,创建新节点,
        final Node<E> newNode = new Node<>(pred, e, succ);
        //将新节点设为原节点的前一个
        succ.prev = newNode;
        if (pred == null)
            first = newNode;
        else
            pred.next = newNode;
        //链表长度+1
        size++;
        //操作次数+1
        modCount++;
    }

node(int index) 采用双向遍历,而且采用了位移,讲道理,敲了几年代码还真没用过几次。。。。

顺便贴个示意图,不能白画 10 分钟画出来。。。

LinkedListSource5


remove(int index)

涉及移除方法有:

  1. List 接口方法:
  • remove(Object o),移除第一个指定元素

  • remove(int index),根据索引位置删除

  • clear(),清空链表

  1. Deque 接口方法:
  • removeFirst(),移除链表第一个节点
  • removeLast(),移除链表最后一个节点,和 removeFirst() 方法相同
  • remove(),移除头节点,实际上是调用 removeFirst()
  • removeFirstOccurrence(Object o),移除第一个出现的元素,内部调用了 remove(Object o)
  • removeLastOccurrence(Object o),移除最后一个出现的元素,倒序遍历,与 remove(Object o) 相反

内部调用都差不多,remove(int index) 作用是根据索引位置删除:

    //根据索引位置删除
    public E remove(int index) {
        checkElementIndex(index);
        return unlink(node(index));
    }

    //判断索引节点是否可用
    private void checkElementIndex(int index) {
        if (!isElementIndex(index))
            throw new IndexOutOfBoundsException(outOfBoundsMsg(index));
    }

    //判断索引节点是否可用
    // 和 isPositionIndex 区别就是,长度超出 1 是否可用
    private boolean isElementIndex(int index) {
        return index >= 0 && index < size;
    }

这里可以发现,remove(int index) 不能取 size 值,而 add 系列方法可以。

然后就是解除节点的连接:

    // 移除指定节点
    E unlink(Node<E> x) {
        // 保存前后节点和当前节点元素值引用
        final E element = x.item;
        final Node<E> next = x.next;
        final Node<E> prev = x.prev;
        //前后判空,重新设置 first 和 last 引用
        if (prev == null) {
            first = next;
        } else {
            prev.next = next;
            x.prev = null;
        }
        if (next == null) {
            last = prev;
        } else {
            next.prev = prev;
            x.next = null;
        }
        //设置为空,帮助 GC尽快回收
        x.item = null;
        size--;
        modCount++;
        return element;
    }

poll() 和 pop()

除了上面提到的 Deque 接口方法,还有专用队列操作:

  • peek(),返回第一个节点的值
  • poll(),移除第一个节点,并返回第一个节点的值
  • offer(E e),在末尾添加节点
  • offerFirst(E e),在队列顶部添加节点
  • offerLast(E e),在队列底部添加节点
  • peekFirst(),返回第一个节点的元素值,不移除节点
  • peekLast(),返回最后一个节点的元素值,不移除节点
  • pollFirst(),返回第一个节点的元素值,并移除节点
  • pollLast(),返回最后一个节点的元素值,并移除节点
  • push(E e),往队列顶部添加节点
  • pop(),从队列顶部弹出节点

这些方法实际上都是调用了 List 接口 的基础方法,没有特别的地方,常用的应该就是 pash、pop、poll 这些,就贴个代码略过了。

    //移除第一个节点,并返回第一个节点的值
    public E poll() {
        final Node<E> f = first;
        return (f == null) ? null : unlinkFirst(f);
    }

   // 往队列顶部添加节点
    public void push(E e) {
        addFirst(e);
    }

    // 从队列顶部弹出节点
    public E pop() {
        return removeFirst();
    }

poll()pop() 方法其实基本相同,根据 removeFirst() 可以知道,poll() 在空链表时返回空,pop() 则会抛出异常

    //移除链表第一个节点
    public E removeFirst() {
        final Node<E> f = first;
        if (f == null)
            throw new NoSuchElementException();
        return unlinkFirst(f);
    }

总结

  1. 对于随机访问,查询读取操作, ArrayList 优于 LinkedList,因为 LinkedList 需要移动指针。
  2. 大量的增删操作使用 LinkedList,因为 ArrayList 需要创建复制数组。
  3. 平时 coding 中,使用完的对象要置空,帮助 GC 回收。

参考文章

https://www.pdai.tech/md/java/collection/java-collection-LinkedList.html

https://blog.csdn.net/m0_37884977/article/details/80467658